翻桌率經常是餐飲業者用來評估獲利的關鍵指標,當餐廳的營運狀況步入穩定後,翻桌速度便開始慢了下來,能服務的顧客數量自然就變少了,此時如何提升翻桌率便是許多餐飲業主關注的議題。本篇將帶您了解翻桌率的概念、計算方式,幫助您增加營業收入。
翻桌率英文又稱 Table Turnover Rate,概念是「營業時間內一張桌子服務了幾位顧客」,並以「服務的顧客人數」除以「全天服務總桌數」來計算結果。通常追求高翻桌率的餐廳多數具有低客單價與全天候營業的性質,像是日式品牌「松屋」,店面總共有 38 個座位,以他們一日營業時間 16 小時中,至少有 1200 位的顧客光顧來計算,每小時的翻桌率為「1200/(38×16)=1.97」,大約可以翻桌 2 次,16 小時就能有高達 32 次翻桌率。
儘管客單價不高,以平均消費 80 元來算,單日仍能有 9. 6 萬的營業額,由此可以知道,縱使是低客單價,只要翻桌率高仍能對於餐廳營業額有莫大幫助。
(延伸閱讀👉8 種必學的餐廳定價策略,不知不覺就讓營業額飆升!)
通常顧客在點餐時會需要時間思考,若能事先安排員工提供菜單給顧客參考,運用排隊等待入座時間讓顧客思索自己想要的餐點,有助於減少入座後的點餐時間,進而縮短每桌的用餐時長,提高翻桌率;除此之外,事先點餐也能讓廚房內場預先備餐,在顧客入座後能快速上菜,提升滿意度。
面對菜單上眾多的選項總是會讓顧客眼花撩亂,不知從何處選起,進而拉長思考時間,為了讓顧客能一目瞭然,菜單應簡潔明確,可以先從刪減冷門選項開始著手,並在減少餐點品項的同時,採用套餐的方式讓顧客快速了解點餐方式,也可以特別註明人氣料理與特色餐點讓服務人員主動推薦,幫助顧客儘早下定決心。另外,菜單簡化也有助於內場作業流程標準化,大幅提升出餐效率。
通常餐廳的用餐時間限制為 1 小時 30 分鐘或 2 小時,於入座前提前告知用餐時間,能夠讓顧客有意識地配合用餐時間限制。除此之外,如果餐廳在尖峰時段與離峰時段的客流量有明顯差異,前者建議透過限定用餐時間掌控翻桌速度,後者則不需特別說明時間限制規定,藉此提升顧客良好感受。
流暢的動線規劃是提升出餐效率與翻桌率的基礎,從入座前前台接待人員與內場服務人員的緊密配合,到最後用完餐後的收桌流程,都與餐廳內部的動線規劃息息相關,因此若想要縮短顧客等待與用餐時間,必須事前做好動線管控,以提升作業效率。
如果說良好動線規劃是提高翻桌率的基礎,那員工專業度便是其中的關鍵。從入座、點菜、製餐上菜,到收桌結帳,整個過程皆仰賴於員工對於流程的熟練度,員工越了解過程,越能掌握服務節奏,將時間利用最大化。
觀察目標客群的類型,依據顧客需求制定策略,像是如果大多數顧客是上班族,用餐時間與餐點 CP 值將會是他們在意的因素,因此可以透過提升出餐速度來縮短等餐時間,或是提供外帶服務讓上班族帶回辦公室享用;在餐點 CP 值方面則藉由商業午餐吸引顧客,提升他們再訪的意願。懂得設身處地了解顧客需求,並滿足所需,客流量自然會增加,也能提高翻桌率。
<<原文出自研華智誠>>